找到相关内容370篇,用时2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止、观、慧义释

    )和一差别(又称四界差别)。   除了近行和安止以外,尚有刹那。简述如下:   近行:是初禅之前分心的一境性,虽有五禅支——寻、伺、喜、乐、一境性,但尚未稳定。   安止:是四禅定和四无色。   :因在四禅定和四无色之上,所以又称第九次,能入此者唯三果、四果阿罗汉圣者。此之心、心所皆不转起,身、口、意三行皆安息。   刹那:于第三项解释。   修止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42343649.html
  • 关于“受相应”的法教

    无色界也是如此。也是有入有出,也是无常变异、终归止息、寂灭。   ◎任何境界,包括四禅九,只要你有贪爱、执着、只要你有迎拒心,“苦”就不会消失。   七 《杂阿含经》 四八四 (...或入“”就是入“涅盘寂静”。但事实上,内心的宁静或入这与实相界的“涅盘寂静”是两回事。前者是属于有为法、有修、有证、是由个人精进修行而契入,有入有出、有生有。真正的“涅盘寂静”是指宇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447854.html
  •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

    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老。十三住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方。二十一时。二十二数。二十三...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五慧。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60956110.html
  • 帕奥禅师答:修完止禅与观禅的修行者应该再修习其他法门或重复练习止禅与观禅?

    观照行法为无常、苦或无我。注释称这三种修行法为「经常住处」。此外,阿罗汉也修行止禅与观禅,以受用禅那中的安乐住处与果中的涅槃乐。若阿罗汉想入,他必须循着一定的次第修行止禅与观禅。 有些禅修者...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止禅观禅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09063989099.html
  • 各种禅定的差别

    偏向外道。  佛陀说我们这个世间可分成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有种种欲望,且没有定心;色界和无色界都要依靠定力进入。我们在欲界里修禅定,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离欲界而进入四禅八,乃至进入。  ...、鼻、舌、身识,并没把它们灭掉,而是进入那个境时,粗重的烦恼当时不生罢了。:  修行者继续修下去,会发现已经没有心识生起,但是还有“我”的存在,因此想舍弃这个我,那就是说,他想舍弃第七识的...

    广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5655738.html
  • 宇宙万有的类别--净行法师

    生命出现的种子),3.众同分(众生所共有,令能平等,各得成佛的特性),4.异生性(众生间的个别差异),5.无想定(一切意识活动皆止息的),6.(一切意识活动与末那识的烦恼心所皆已止息的清净解脱境),7.无想报(修无想定的果报,解脱不及境彻底),8.名身(名词),9.句身(语句),10.文身(字母),11.生,12.住,13.老,14.无常,15.流转(因果相续,迁流循环不息),...

    净行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5777307.html
  • 慧文禅师的禅修方法

    ldquo;三昧”意译为,或者正定,“三昧”也就是“”,关于“”的修习方法,智者大师的《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十作了详细的介绍,《四教义》卷六说:“又断非想事障灭缘理,诸心心数法入,得此故,名身证阿那含。”6所以此种禅修方法在天台的早期禅法中就已经有了。关于&ldquo...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0141654.html
  • 略说松本史郎对于“禅”的误解

    度论十七》记载一个故事,说释迦牟尼有一弟子证得四禅,就认为自己谓得四道,得阿罗汉果,不再要求进步。释迦牟尼说此人四禅比作四道是错误的。  九次第之中,尚有第九是不共法,是佛教独有外道所无,笔者...相辅相成,在智慧的基础上兼修四禅八以及,断除烦恼、解脱二障,才能证得“俱解脱阿罗汉”。慧解脱之阿罗汉已经断三界惑业,不再有妄想妄念,即使不专修禅定,慧解脱的阿罗汉也能达到初禅以上的证境。  ...

    孙劲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0841726.html
  • 菩萨十地

    到达什么呢?从前,初地现证法空性时,一切戏论相,所以说: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等到从证真而起时,有相又来了。或是无分别后得智,或是善分别慧,所以说: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那时,虽说能了...地”,约十波罗蜜多的修习说,是般若──慧波罗蜜多偏胜,圆满。到这,菩萨住于中。是最胜的,有漏的心识,都因定力而不起。如二乘圣者入,就以为证于实际,生起入涅槃的意想。《楞伽经》说小乘...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1248326.html
  • 佛法总持

    、异生性、无想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性、不和合性。  第五位是无为法,由前四法心王、心所、色法及心不相应行法而显示六种...人间托钵饮食、尝味嗅香乃至说法,故说八识心王「一切最胜」。  次如无学菩萨与俱脱阿罗汉入,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阿含中佛说「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0349754.html